Saturday, February 27, 2010

人间词话 posted by Jingjing on Nov. 14, 2009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以下是王国维引用的三首诗词全文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渐悟"与"顿悟"*

这是《人间词话》的一段名言,王国维用晏殊、柳永、辛弃疾三首词的断句,描绘了作词的艰苦历程。同时,他又引申到成大事业、大学问方面去。这三个境界是作为诗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修养和锻炼的问题。审美主体(作者)对人和物的审美把握,形成待物化的意识客体,第二自然、第二人生以及第二之我,再将此用艺术形式表现为意识性的客体(作品),其间有一个渐悟到顿悟的过程。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西风凋碧树" 是一种烦躁的心情,诗人要观物,首先要摆脱现实的种种纷扰,破除一切我执,包括苦乐、毁誉、利害、得失,挣脱一切个人的私念,达到胸中洞然无物,才能达到观物之微。"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时,便入定,能去体会物之内在本质的美了。 (上来就破我执入定了,似乎太快了 -- xj editing notes)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把握,审美主体(作者)有一种择一的、固执的、终身无悔的精神,在探索着事物的美。这种美必须将事物个别的、外在的、偶然的东西跨越过去,得出普遍性的、内在的、必然的一种理念,用审美的把握塑造出美的意象,诗人在此境界的心情是平静、纯净、自然的,寻求一种自然的乐趣。一方面,这种寻求是艰辛的,使人憔悴和消瘦,同时,另一方面,这种寻求又是使作者的感情得到升华,达到完美的意境,虽然"衣带渐 宽" ,又是值得的,殉身无悔的。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里说的是顿悟。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苦苦寻求,作者能用最明快的语言,将事物玲珑剔透的表达出来,浑如天成。这时作者的心情达到了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境界,获得了智慧。"众里寻他千百度",表达 了"慧" 的寻求的艰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了智慧的顿悟。诗人在艰苦的寻求中,豁然开朗,灵感顿生,妙语连珠,境显现得光辉耀人,情表达得沁人心脾,这是极不容易获得的一种境界。在第三种境界,诗人也从自己创作的诗作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达到了精神上的愉悦。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738440.html

王国维《人间词话》简介

王国维文学批评代表作,影响很大。六十四则,发表于1908年。后人又辑有《人间词话删稿》、《人间词话附录》。熔中国古典文论和西方哲学、美学于一炉,而以发挥前者为主,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文艺理论体系。论词以"境界"说为中心,论述了关于艺术特征与创作方法的许多问题。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 ",作为 "有境界"的"最上"之作。提倡"不隔"要求言情必沁人心脾,写景必豁人耳目。至其所谓"真感情",是指先验的"赤子之心"。作者最为欣赏李煜的词,认为最能体现这种"真性情"。
++++++++++++++++++++++++++++++++++++++++++++++++++++++++++++++
Comments:

晏殊《蝶恋花》赏析--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在婉约派词人的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颇富盛名。 词的大意是:清晨,阶前庭圃中的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似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满点点露珠,好像默默饮泣,罗幕间飘荡着一缕清寒,微微袭人,燕子双双­穿过帘幕,翩然而去。清冷的明月无法体会人间的离愁之苦,只管静静的彻夜斜照着朱门的雕窗,明晃晃的耀人眼目。秋风不停的刮了一夜,树枝上的绿叶凋零飘落,撒满­大地。她独自登上高楼,放眼望去,只见歧路遥渺,天涯苍茫。她想给他捎去平日吟诵的诗笺和寄托情思的书信,可是,山长路远,踪迹无定,哪里去寻他啊!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正面点出"独"字,与上片的"双飞"遥相照应,是章法谨严的又一实例。"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
--posted by xj(经删节--xj editing notes)


王國維對三個境界的譬喻,讓我聯想到幾個有關「階段性」的描寫,與大家分享:

張潮《幽夢影》:「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 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 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皆因閱歷之淺深所得之淺深耳。」


蔣捷<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青原惟信禪師<上堂法語>:「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觀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舊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


--by 維屏

非常喜欢weiping贴"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禅语,自己总是所谓的"触景生情",还是太不经事了。反省,反省。



--by Qi Wen

我想到的是大学的时候,听人家说,大学四年的四种境界:

大一: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大二:我知道我不知道
大三:我不知道我知道
大四:我知道我知道
-by Jingjing

来赶个晚集----菁菁选这个材料太经典了,赞一个先!


我觉得这三个阶段不只是整个人生境界做学问做事业的发展过程,组成生活的许多事情每个都可以看成有三个阶段的。随便举几个例子吧:

追MM----

第一境界(老大不小了,该娶媳妇儿了,怎么才能追到MM哩)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我朝思暮想,千方百计,还天天健身,告别啤酒肚)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折腾了半天才发现,原来最好的就在眼前,能上厅堂能进厨房,我的幸福比蜜甜)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写博士论文----


第一境界(文献看得眼花缭乱,选题咋就这么难?comp过了这么长时间了,啥时候我才能开题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我不吃不喝也不睡,完善实验方案,构想研究架构,一遍一遍又一遍,眼看着瘦成了面片)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对着收来的数据,分析呀分析,原来这么处理一下结果就出来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by Shuoyang

我也联想一个吧:



辛弃疾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好个秋。
--by Shuoyang


孔老人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咱们修炼的路还长哩~~

啥是彩笺和尺素?@@

--by Shuoyang


二解:



1)"彩笺"与"尺素"都是指代书信。
2)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


我偏向于2),彩同采,文采灼灼,乃为诗也。书信用以传情,情以朴素为贵
--by Haining

Friday, February 5, 2010

《菜根谭》摘选 posted by Li Tao on Nov. 12, 2008

菜根谭,作者洪应明,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古人云:性定菜根香。精心沉玩,乃得其旨。

来自《菜根谭》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年9月第一版

《二》与其练达,不若朴鲁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
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七十 》宠辱不惊 去留无意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以下为部分评论

"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庄子

--by JingXian

书架上一本菜根谭,翻了半天,总算找着了。扉页里抄写了我最喜欢的一句: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
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素心为常,便是平安。

曾经以此自勉,此书案头常置,或可平胸臆于旷达之境。
--by JingXian

介绍另一本同类的书"幽梦影"。也是明朝成书。作者张潮,同样也是笔记体,文字清新流丽,发人深省。--by JingXian

应该是历事深而知机械之害, 练达中出朴鲁,曲谨后懂疏狂 。--by Xiaojing

如此说来,这倒提出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不论朴鲁还是疏狂,在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下,都有着施行的难度。 尤其对于涉世之初的人,既有追求物欲的渴望,又有保有纯粹之心的渴望,两相定夺,舍取何物?为生存还是为生活~~~ --by Caifeng

似乎没有冲突。作者只是提出:
处世练达,不失笃厚之心;曲谨之余,稍存疏狂之意。
相对提醒:即使身在红尘,也不忘失灵台原本的清明。
--by JingXian

师姐这个评论,实在是太精辟!练达与曲谨,本没有矛盾冲突。是我们做的不到位才有了矛盾冲突。真正练达的人,是可以保持朴实的本性的。只不过,在顾及自己本意的同时,更多的理解了别人的角度。真正理解了别人的难处,或者,就是洪鑫所说的"他人的标准""­别人的见善见恶"。真正做到这样的人,他的练达并非圆滑或求全,而是一种真正对别人的关怀。
--by XianXian

Thursday, February 4, 2010

张晓风的散文《我有》--posted by Caifeng Nov. 13, 2008

以下只贴部分精华。不是全文。黑体是我加的--xj

张晓风《我有》
那一下午回家,心里好不如意,坐在窗前,禁不住地怜悯起自己来。
窗棂间爬着一溜紫藤,隔春青纱和我对坐着,在微凉的秋风里和我互诉哀愁。
...
那串紫藤这些日子以来美得有些神奇,秋天里的花就是这样的,不但美丽,而且有那一份凄凄艳艳的韵味。风一过的时候,醉红乱旋,把怜人的红意都荡到隔窗的小室中来了。
...
我们的心敞开,为要迎一只远方的青鸟,可是扑进来的总是蝙蝠,而我们不肯关上它,我们仍然期待着青鸟。

我站起身,眼前的绿烟红雾缭绕着。使我有着微微眩昏的感觉,遮不住的晚霞破墙而来,把我罩在大教堂的彩色玻璃下,我在那光辉中立着,洒金的份量很沉重的压着我。
“这些都是你的,孩子,这一切。”
一个遥远而又清晰的声音穿过脆薄的叶子传来,很柔如,很有力,很使我震惊。
“我的?”
“我的,我给了你很久了”
...
我真是很愚蠢的——比我所想象的更愚蠢,其实我一直是这么富有的,我竟然茫无所知,我老是计较着,老是不够洒脱。

有微小的钥匙转动的声音,是他回来了。他总是想偷偷地走进来,让我有一个小小的惊喜,可是他办不到,他的步子又重又实,他就是这样的。
现在他是站在我的背后了,那熟悉的皮夹克的气息四面袭来,把我沉在很幸福的孩童时期的梦幻里。
“不值得的。”他说,“为那些事失望是太廉价了。”
“我晓得,”我玩着一裙阳光喷射的洒金点子,“其实也没有什么。”

人只有两种,幸福的和不幸福的,幸福的人不能因不幸的事变成不幸福,不幸福的人也不能因幸运的事变成幸福。”

他的目光俯视着,那里面重复地写着一行最美丽的字眼,我立刻再一次知道我是属于哪一类了。
“你一定不晓得的,”我怯怯地说,“我今天才发现,我有好多东西。”
“真的那么多吗?”
“真的,以前我总觉得那些东西是上苍赐予全人类的,但今天你知道,那是我的,我一个的。”
“你好富有。”
“是的,很富有,我的财产好殷实,我告诉你我真的相信,如果今天黄昏时宇宙间只有我一个人,那些晚霞仍然会排铺在天上的,那些花儿仍然会开成一片红色的银河系的。”

忽然我发现那些柔柔的须茎开始在风中探索,多么细弱的挣扎,那些卷卷的绿意随风上下,一种撼人的生命律动。从窗棂间望出去,晚霞的颜色全被这些纤纤约约的小触须给抖乱了,乱得很鲜活。
...
我有着的,这一切我一直有着的,我怎么会忽略呢?那些在秋风犹为我绿着的紫藤,那些虽然远在天边还向我灿然的红霞,以及那些在一凝注间的爱情,我还能要求些什么呢?

那些叶片在风里翻着浅绿的浪,如同一列编磬,敲出很古典音色。我忽然听出,这是最美的一次演奏,在整个长长的秋季里。
++++++++++++++++++++++++++++++++++++++++++++++++++
以下为精选回复
学佛的同学说,反省了半天,到最后还是我执。hoho
--by Shuoyang

就反省这一点来说,佛家和儒家大不相同啊!儒家说的是什么,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提倡的就是整天整天反省啊~~~而且人­家都怎么反省,用什么标准反省,用圣人的所言所行反省,那标准高的!

儒家叫你修身,修成君子。不知道学佛的同学会不会说是"我执"。。。
--by Xianxian

佛家指出end, 儒家提供means. end是要实现的终极目标,means是为达到目标可用的技术手段。人就是一种经常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迷失在路途上的动物。佛家不是也有N多种法门,因材施教的提供means
-by  Shuoyang

我做个广告----附:



张晓风简介 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张晓风,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他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
--by Shuoyang

我觉得蝙蝠也很好。:P



其实青鸟跟蝙蝠,就是红玫瑰与白玫瑰----远方的呢,就是青鸟;扑进来了,就是蝙蝠。 哈哈哈哈~~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 每个男人,都希望他生命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同期的,相间的,点缀他荒芜的命运。----只是当他的得到白蛇,她渐渐成了朱门旁惨白的余灰;那青蛇却是树顶青翠欲滴爽脆刮辣的嫩叶子。到他得了青蛇,她反是百子柜中闷绿的山草药;而白蛇,抬尽了头方见天际皑皑飘飞柔情万缕新雪花。"----李碧华《青蛇》
--by Shuoyang

这么说来,非常我执的有一部日本电影:After Life. 人死后,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决定自己带去来世的唯一一个回忆。我看了两遍。http://www.crunchyroll.com/library/After_Life_-_Movie
--by Xiaojing

Wednesday, February 3, 2010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香菱学诗三吟月 posted by Shuoyang on Nov. 11 2008

(注:下边黑体是我加的。也算是温故知新。-- xj)
今天接着说红楼梦,上次是开篇点题的下里巴大白话,这次来点阳春白雪的小姐作诗。“第四十八回"情人情误思游艺慕 雅女雅集苦吟诗”中香菱拜黛玉为师,先后做了三首诗写月亮,从前到后分别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非银非水映窗寒,拭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在接着往下看之前,请大家先自己品味一下这三首诗的用词和意境,然后再看原文中香菱的学诗过程。

“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 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
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 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 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 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正说着,宝玉和探春也来了,也都入坐听他讲诗。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黛玉笑道:“ 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 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宝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探春黛玉
都笑道:“谁不是顽?难道我们是认真作诗呢!若说我们认真成了诗,出了这园子,把人的牙还笑倒了呢。”宝玉道:“这也算自暴自弃了。前日我在外头和相公们商议画儿,他们听 见咱们起诗社,求我把稿子给他们瞧瞧。我就写了几首给他们看看,谁不真心叹服。他们都抄了刻去了。”探春黛玉忙问道:“这是真话么?”宝玉笑道:“说谎的 是那架上的鹦哥。”黛玉探春听说,都道:“你真真胡闹!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是成诗,我们的笔墨也不该传到外头去。”宝玉道:“这怕什么!古来闺阁中的笔墨不要传出去,如今也没有人知道了。”说着,只见惜春打发了入画来请宝玉,宝玉方去了。

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帐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 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
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 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象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探春笑道:“咱们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没有。”说着,一齐都往潇湘馆来。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

非银非水映窗寒,拭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笑道:“不象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 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纨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
说着,真个出来拉了他过藕香榭,至暖香坞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缯立在壁间,用纱罩着。众人唤醒了惜春,揭纱看时,十停方有了三停。香菱见画上有几个美人,因指着笑道:“这一个是我们姑娘,那一个是林姑娘。”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说着,顽笑了一回。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 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
王夫人处回 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

话说香菱见众人正说笑,他便迎上去笑道:“你们看这一首。若使得,我便还学,若还不好,我就死了这作诗的心了。”说着,把诗递与黛玉及众人看时,只见写道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请你了。”香菱听了心下不信,料着是他们瞒哄自己的话,还只管问黛玉宝钗等。”

解析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 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 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后四十回写她死于难产,并不符合曹雪芹原来的设计.在情榜当中,香菱位居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

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香菱的第三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 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了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小说四十九回写众人看了她第三首诗所说的"无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红楼梦》中有许多诗词,这是今天读者的阅读难点之一.许多人草草看过,以为作者无所用心,这是可惜的.书中诗词,往往是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的,每个人的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了不同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有些诗作,还点明了人物的处境与命运归宿.如上引香菱诗第三首中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实际就是在说香菱目前的情况.因此,仔细品味书中诗词,也是欣赏《红楼梦》的乐趣之一.

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还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这是一种通脱明达的认识.从课文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到作者比较欣赏唐人诗作,如王维,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仪的优秀诗人.

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这也是合乎小说情理的一笔.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并不看重这个,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黛玉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中另一侧面的反映.从某种角度说,黛玉比宝钗其实更容易相处,也更同情弱者. 课文中写到的其他人物,如探春,湘云,宝玉等,着墨不多,都是陪衬人物.但作者轻点淡染,也颇见精神.如写湘云健谈,探春机敏,就符合她们一贯的表现。
以下为大家的评论:
"这个只是"林黛玉"的一家之言~~ 王维的诗意固然好,但少杜甫的严谨,李白的浪漫;曹雪芹是为了丰满"林"这个人物,让她首推王维的诗~~ 如果换成"薛",首选说不定就换了个人。
--by Qiaozhi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咏月诗,贴出来供大家欣赏。
--by Qiaozhi


为啥喜欢这首。。。嗯,首先,个人比较偏向五律~~ 呵呵,觉得七律太长,五绝太短,还是五律读起来最有音乐感又不累赘。 其次,因为千古绝句~~ 我不说大家也知道是哪句吧~~ 它气势磅礴,又自然而不着痕迹,写景写情又富有哲理。第二句,出来了小儿女情怀,但写得大方而唯美。第三四句出来了动态效果,色彩效果,很生动,正体现了"诗句精奇不用管格律"的理论(最后一句稍微不押韵些)。
--by Qiaozhi

为何每首诗首句都少不了一个寒字?
--by Li Tao

赞Tao!看出一个寒字。。。这个与香菱的身世有关,暗示她的命运。。。
--by Shuoyang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那个香菱第三首里"一片砧敲千里白"说不定就出自这里~~
--by Qiaozhi

关于"寒",和这个有关系吗?"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不太明白什么叫"十四寒的韵"。。。
--by Xiaojing

"目前古典诗家所通行之韵部,为清康熙时颁布之【佩文诗韵】。该诗韵乃是以元末阴时夫所考定之"平水韵"为蓝本,共一百六韵。其中平声分上、下二部各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其一东、二冬等之数目,只用于标明韵目之次序,非有他义。而上平、下平亦祗是平声上卷、下卷之分,因平声字较多,故分为二卷。 "


附:平水韵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6680150.html?si=2


十四寒: 寒韩翰丹殚单安鞍难餐坛滩檀弹残干肝竿乾阑栏澜兰看刊丸桓纨端湍酸团抟攒官观冠鸾銮栾峦欢宽盘蟠漫郸叹摊姗珊奸汗剜棺欢钻磐盘潘跚胖弁箪瘅拦完莞獾髋般芄倌漫馒­谰洹狻眢涫
--by Shuoyang

细读各位宏文,回应如下:


硕阳提供的解析非常深刻,不知出于何人之手?特别是对人物个性分析着墨,令人佩服。


关于"十四寒" : 近体诗(律诗绝句)的用韵,需要根据韵典。韵典是前人将汉语依照音韵整理分类,分成平上去入,然后根据不同的音韵订出名称。 例如上平:一东二冬三江四支。。。。"十四寒"属于上平第十四韵 . 又: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其中"十五删"也是上平,属于上平第十五韵。


关于"寒" : 咏月诗常用寒是诗作的传统,夜的清寒,内心的寒,月光幽冷,月亮又名寒魄,广寒,即使叫做玉壶,银盘,霜镜,也是冷的。这寒字应该是这个思绪来的。


陶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网络资料常见以"暖暖"代替暧暧,想是手误。


张九龄望月怀远: 时,思,滋,期,四字都属于上平四支,都押韵了。
--by Jing Xian

enna, 同意带鱼姑娘的这句话:



黛玉道:"。。。词句究竟 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有些绝佳的句子,不一定对仗,也不好摘句,每一个字都朴实无华的,俺们都认得的,但是通体读来,意境无限。比如王维的一些诗句,"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或­者"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或者文中提到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最有代表性的是古诗十九首和乐府。另外初唐中唐的一些绝句。对了,还不能不提陈­子昂的登幽州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简直就是大白话,但是联起来那个气势磅礴,动人心魄呀!人家那个叫做有感而发。无数­大师们首先是一个伟大的人或者有意思的人或者有丰富情感的人或者是处在一个复杂的历史时刻有感而发,然后,才出来许多佳句。艺术源于生活,真正是真理。无数的香­菱同学是为作诗而作诗,匠心有余,意境不足。人家辛弃疾也说了,为赋新词强说愁。愁愁愁。等到真正忧愁的时候,反而一个愁字也说不出来,只道声"天凉好个秋"。­香菱同学的第三首诗之所以比第一首好,正在于一个月字也无,但说出了月夜,月色,月夜怀想。

我最喜欢大白话的诗歌。哈哈。
--by Jingjing

Tuesday, February 2, 2010

说三国,道三国 (Nov. 10, 2009 posted by Jingjing)

同学们,早上好!:)今天的reading,是两首关于三国的诗词。:)先请大家赏析大概5-8分钟,写出评价。过一会儿我再把网上的赏析发过来。--JJ

苏东坡借周瑜阐述了自己的英雄价值观:1.要有新婚的漂亮老婆(小乔初嫁了); 2. 身材要健美(雄姿);3.发型要帅(英发);4. 要有时尚品味(羽扇纶巾);5.要幽默(谈笑间);6.要有工作能力(樯橹灰飞烟灭)。 --Shuoyang

哈哈哈。还有要年轻。:)所以,苏老头一对比自己的早生华发,就郁闷了。只好"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Jingjing

shuoyang姐姐这么一说,我恍然大悟吴宇森的赤壁为什么要找梁朝伟和金诚武.--Qi Wen

大家起床了吗?
这两首都是有关三国的诗词,大家应该耳熟能详了。苏东坡的那首,开豪放派的先河。杨慎的那首,被罗冠中拿去用在三国演义的开头。苏东坡江边怀古,穿越时光通道,­看三国演义,看周瑜英姿,看赤壁之战,看江山如画,美人如玉,英雄如歌。遥想当年人家周瑜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年纪轻轻就坐下一番功业,怎能不令人感慨自个儿的­早生华发。但不管是多厉害的大人物大英雄,最后也不过是一剖黄土,怎能不令人感慨人生如梦。还是这天与地,江与月,才是永恒的。


杨慎的更广义一些,不单指三国,但被罗贯中拿来用在了三国。通向是英雄伟业不敌永恒时间和空间的主题。转头都是空。时光的冲刷下,只不过白发渔樵的谈资。很有张­力的一首词。

最后,读完之后,想到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念奴娇:俱亡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JJ

才意识到,**杨慎《临江仙》 并非针对三国,搞学术发文章也是一个道理,hoho --Shuoyang

以下是菁菁发的赏析。(注:有些不必要的或者重复的信息为了篇幅我就省略了。用...代替。---xj)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东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赏析一】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上片重在写景,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份,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词中只用“灰飞烟灭” 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以下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 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人间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酹”,即以酒洒地之意。...
【赏析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

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总束上文,带起下片。前文为我们描绘的精彩画卷不由不使人发出“江山如画”的赞叹;锦绣河山,地杰人灵,如画江山必生光耀千古的英雄豪杰,三国时候正是英雄云涌、奇才辈出的年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

上片立足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

“遥想公瑾当年……灰飞烟灭”:在三国这个历史舞台上,英雄人物风云际会,而最令东坡向往的是周瑜,以“遥想”领起五句集中写青年帅才周公瑾,既然是作者的向往,必然要挑选最能表现人物的素材...接下来从容貌仪态上写周瑜儒将风流姿态,大敌当前,谈笑自若,指挥镇定,强敌瞬间瓦解。

“故国神游……华发”:这里边有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同黑暗的政治现实和横遭贬谪的坎坷处境大相抵牾,思绪深沉、感慨顿生,仕途蹭蹬、壮怀莫酬,词人自感苍老,同年方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恰成对照。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历史现实交相震撼,词人于天地之中顿生达悟,既然人生如梦,何不放怀一笑,驰骋于山林、江河、清风、明月之中,洒脱情怀于此略见一般。(坡仙)

本词极雄丽之至,大起大落,横绝今古。既认知人生如梦,又极写人生之辉煌,使人难辨其究竟消极还是积极,人生功业虽辉煌而终归于梦,但纵使如梦毕竟曾经辉煌,也许如梦的辉煌人生更值得珍惜,更惹人向往。古往与今来,哲理与人生,在雄长豪宕壮丽恢弘之中,隐然一种低徊婉转深隐幽微的情思绵绵不尽。

章法:上阙:高起然后低徊,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至极,雄风浩荡,热烈奔放;下阙:抖笔荡开,长音袅袅,渐紧渐烈,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旷远。(觉得这个评论很棒--xj)

音韵:入声韵,短促有力。诗歌是韵文,讲究节奏之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仙境出现时由原来的七字句换为四字句,使意外、突变更强烈。另如“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长江。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诉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这雄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慷慨雄浑,激烈悲壮。(李冰)
http://www.mcscn.net/article/fa/448.html

明 杨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赏析1
这首词是明代文人杨慎所作,罗贯中将其录入《三国演义》后,更加广为流传。该词给人的感觉极为深沉、悲壮,意境清空、高远。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此句甚为豪迈、悲壮,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轻视...历史给人的感受是浓厚、深沉的,不似单刀直入的快意,而似历尽荣辱后的沧桑。“青山依旧在”即象是对英雄伟业的映证,又象对其的否定,但这些都不必深究,“几度夕阳红”,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但“惯”字又表现出了莫名的孤独与沧凉。“一壶浊酒喜相逢”使这份孤独与沧凉有了一份安慰,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给这首的词的宁静气氛增加了几份动感。“浊酒”显现出了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在这些高山隐士心中,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只不过是人们荼余饭后的谈资,何足道哉!

该词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在感受沧凉悲壮的同时,又创造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词中高远意境就在这宁静的气氛中反射出来。 http://shequ.enorth.com.cn/system/2004/08/13/000842252.shtml

赏析2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上片由古至今,屈指数英才,而烜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却为过眼烟云,早成历史陈迹。诗人纵观古人、反思历史、发现历史上的是非成败,到头来都转眼成空,而“青山依旧”,宇宙永恒;英雄功业,恰如夕阳虽然美好,却极短暂。“空”中有“悟”,寄托深沉。下片是白发渔樵在秋月春风中的自画像,特写镜头是“笑”。他的睿智与博学,使他能够从容不迫地指点江山,评说是非。历史上多少人曾经轰轰烈烈,最终无不化为尘埃,自己则超越是非,听命自然,以秋月春风为伴,在江渚之上过着寄情诗酒的生活,笑谈古今。表明诗人超然物外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的一种旷达之情

词的上阕透过历史现象咏叹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尽管他们功绩卓著,到头来也只是“转头空”;尽管他们人生美好,却只能如同“夕阳红”一样短暂。下阕写作者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既然是“是非成败”如过眼烟云,又何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何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作者生平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了作者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

此词为咏史之作,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124824.html